本週總覽作者:Georgia Jansen 與 Munchee
編輯:Georgia Jansen 與 Munchee
1. 比特幣市場
比特幣價格走勢
比特幣於觀察期內自 121.40k 美元回落至週末的 105.88k 美元,跌幅約 12.8%。走勢以明顯分段呈現:初段劇烈去槓桿引發急殺,其後多日橫盤穩定帶,中週反彈受阻,在風險溢價偏高下緩步下滑,臨近週末時再度下破收盤。整週背景包含美國、歐洲、英國、日本與多個新興市場密集的監管動態。這些訊息未改變比特幣的供給節奏或結算保障,但確實影響流動性條件、交易所行為,以及在首次大幅回調後市場加碼風險的意願。
階段一:衝擊性拋售
圖表顯示週期初自 121.40k 區域快速垂直下挫至更低日內低點,隨後立刻反彈。這類近似跳空的急挫符合擁擠部位的被動去槓桿與連環停損所致。當時的監管脈絡是更強的全球監理訊息與執法敘事,往往促使做市商擴大點差、縮減資產負債表並提高保證金門檻。此階段的主因偏機械式而非基本面。一旦強平引爆,流動性變薄,價格將尋找更低的均衡點以吸引自然現貨買盤。自低點的初步回升暗示該段跌勢主要受資金流動驅動,長線信念未出現根本性改變。
階段二:穩定帶
急挫後,圖表呈現維持多日的水平整理,波動大致在 110k 低位至 110k 中段之間。這一階段常見於市場測試首波反彈的持久性,同時槓桿參與者減倉、風險控制重設。該時段監管焦點偏向市場結構與監管路線圖,短線壓抑風險偏好,但有助長線資金評估規則清晰度。實務上,衍生性商品未平倉量偏輕、隱含波動率維持黏性、交易以現貨為主,對應的是緊湊但謹慎的箱型區間。
階段三:反彈嘗試
中週時,圖上顯示向區間上緣推進,日內高點一度觸及 115k 中段,但動能隨後轉弱。此類反彈常伴隨空單回補與系統化策略在實現波動回落後的逢低買進。政策背景包含較具建設性的訊息,例如代幣化基金路線更清晰、監管高層談及規則現代化的必要性,這些有利比特幣的機構化敘事。然而,初期震盪的消化未竟、另有執法與監理收緊的消息,使反彈缺乏持續性,價格易受賣壓再壓回。
階段四:慢性走弱
週中至週末前,走勢於既有區間內緩步下滑,連續降低的高點顯示供給逐步壓過需求。這種溫和下行與礦工在大波動後對沖、交易所做市商降倉、資金跨市場降風險相符。期間監管敘事兼具部分法域的過渡缺口與其他地區的規範收緊。短期提高持有風險資產所需報酬,耐心資金更傾向等待更便宜的價格或明確催化。流動性功能尚存,但掛單更為挑剔,集中於既有支撐帶,圖上表現為多次停滯後再走低。
階段五:週末臨近的再度下破
臨近收盤,圖上可見更乾脆地跌破週內中段區域,並一路滑落至 105.88k 美元附近構成低點。此類尾聲走勢通常反映逢低承接疲乏、對沖再增與短線多頭的部分投降。當市場意識到整理未能重返前高,這種收法會迫使重新評估支撐。關鍵在於價位本身:105.88k 美元成為最新的現貨需求參考與以近期低點為依據的風控門檻。若此處回彈,表示被動賣壓趨緩;若持續失守,意味更深的價格探索。
價格路徑對微結構的啟示
這是一組教科書式的震後微結構:先由一次性去槓桿將價格壓至均衡下方,再進入橫盤以重建雙邊流動性;隨後嘗試向上突破但受阻於壓力,顯示做市庫存與風險承擔仍保守;接著在缺乏主動買盤的情況下緩步走弱,最後週末再壓出一腿。這些步驟不違背長期採用曲線,但凸顯部位與流動性如何放大波動,尤其當監管訊息改變交易所、託管與穩定幣發行人等市場管線的資本成本時。
影響交易的監管脈絡
本週訊號叢集同時提高長期明確性、但短期上升審慎。國際機構警示規則不完整與不一致,催化協調、也凸顯過渡風險。日本推進具體的市場行為規範,包括明確禁止加密內線交易,靠攏股市執法。英國監管端提出代幣化基金藍圖,推動傳統資產管理靠近鏈上基礎設施。歐盟銀行體系對 MiCA 過渡漏洞與監管套利示警,抬升對註冊地與分支實務的審視。美國高層將加密置於政策核心並描述創新路徑。這些變化對多季視角具建設性,因其降低機構布局的不確定性;但短線常促使做市重調風險限額、擴點差、優先資產負債表品質,正如圖表所見的價格行為。
前瞻風險與機會
靠近 105.88k 美元的收盤畫出明確分界。若能守穩並迅速回到上週整理帶,代表尾段賣壓偏戰術性、被動流向大致完成,屆時市場可在更緊的日內波幅內築底,隨規則清晰度釋放,合規管道的現貨需求增加。若跌穿 105.88k 並無法於收盤重新收復,交易者將尋找更低的流動性口袋,可能伴隨交易所資產負債表持續保守與礦工財務更謹慎。只要政策新聞流密集、參與者等待關鍵法域的落地細則,波動率大概率維持高檔。
下週操作要點
尊重 105.88k 美元這個新低參考。該位的攻防將決定築底或二次探底的主旋律。
期權隱含波動恐維持偏高,直到雙邊流動性回歸的證據出現,通常會反映為點差收斂與更乾淨的日內反轉。
觀察政策訊號轉化為交易所與託管的操作準則速度。每一項確定的指引都能降低不確定性溢價,吸引場外機構回流現貨。
留意週中反彈受阻的 110k 中段帶,若能站回且穩住,顯示庫存重建完成、可開始修復先前去槓桿造成的技術傷口。
結論
本週比特幣自 121.40k 美元跌至 105.88k 美元,先由部位結構與機械性因素主導,後續在監管敘事加速下維持謹慎。初段震盪後,走勢呈強平、整理、失敗突破、慢跌、再破底的典型序列。主要法域朝更清晰的規範邁進,長期利多,但短期風險溢價偏高。接下來的關鍵在於 105.88k 美元的表現、區間內流動性的厚度,以及監管高層訊息能多快轉化為操作規則並引入更多合規資本進入現貨與衍生品。
市場動態與總體經濟背景
資金流向
ETF 資金流向
本週比特幣 ETF 資金流向:
10 月 13 日:-320.64 百萬美元
10 月 14 日: 102.7 百萬美元
10 月 15 日:-104.1 百萬美元
10 月 16 日:-501.4 百萬美元
ETF 流入與流出資料圖片
本週現貨比特幣 ETF 整體呈淨流出。四個交易日累計淨流出約 829 百萬美元,為近兩週最大撤出。10 月 16 日單日流出創階段新高,顯示短線機構防禦性轉強、情緒轉趨觀望。
同時,內部結構分化明顯。大型 ETF(如 BlackRock 的 IBIT)本週仍錄得約 421 百萬美元淨流入,吸納能力較強;部分中小型 ETF 出現集中贖回,反映產品間的再平衡行為。整體上,ETF 層面的資金流動顯示短線獲利了結與避險情緒升溫並存。
礦工資金流向:拋壓顯著上升
鏈上數據顯示,10 月 9 日至 10 月 16 日期間,礦工累計向幣安存入約 51,000 枚 BTC,創近月新高。分析指出,礦工短期集中轉入交易所通常意味由持有轉向出售,被視為對價格波動的預期反應。此舉對現貨供給構成短期壓力,進一步加劇資金流出效應。
礦工流入幣安總體情況圖片
衍生品市場:防禦性部位與槓桿資金出清
衍生品市場的資金動能同樣反映風險趨避加深。
根據 Greeks.live,10 月 16 日前後 24 小時內,比特幣大宗看跌期權成交額達 1.15 十億美元,占總期權成交量 28%,主要集中於淺度虛值區間(10.4K–10.8K)。同時,偏度明顯轉負,顯示做市商與機構普遍加大避險力道,預期偏向下行。
另一方面,10 月 11 日全網爆倉金額升至 19.141 十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其中比特幣爆倉 5.317 十億美元、以太坊 4.378 十億美元。大規模槓桿強平不僅迫使短線資金被動出清,也加劇流動性收縮,成為資金淨流出的主因之一。
整體而言,本週衍生品市場呈現風險偏好下降、配置轉防禦的趨勢,機構與高槓桿帳戶普遍改持保護性部位,資金自高風險資產流向更穩健工具。
加密貨幣合約爆倉圖表
機構持倉變化:長期資金保持淨增
儘管短期資金面趨緊,機構與上市公司層面的長期配置仍穩步增加。
截至 10 月 16 日,全球上市公司合計持有約 1.04 百萬枚 BTC(約 117 十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持幣公司數較上季增長 40%,至 172 家,本季新增持倉約 193,000 枚 BTC。
其中,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持有 640,031 枚 BTC 居首,其次為 Marathon Digital(53,250 枚)與 XXI(43,514 枚)。
此數據顯示,長期機構資本持續加碼,為市場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撐。
相關圖片
技術指標分析
相對強弱指數(RSI 14)
依據 Bitbo,至 10 月 17 日,比特幣 14 日 RSI 為 35.8,處相對弱勢區。RSI 低於 40 常代表空方動能占優,當前讀值接近輕度超賣邊緣。過去一週 RSI 自 10 月 10 日約 48 持續走低至 35.8,買盤動能明顯轉弱。
短線若 RSI 進一步跌破 30,可能觸發技術性反彈;但若 RSI 持續徘徊於 35–40 且不反彈,市場恐維持低位震盪。整體仍偏空,短線風險傾向下修,但中期仍具反彈潛力。
比特幣 14 日 RSI 圖表圖片
移動平均線(MA)分析
MA5(5 日):111,700 美元
MA20(20 日):116,188 美元
MA50(50 日):116,052 美元
MA100(100 日):114,886 美元
現價:108,730 美元
MA5、MA20、MA50、MA100、M200 圖表圖片
從均線系統觀察,現價已跌破所有短中期支撐(MA5、MA20、MA50、MA100),短線趨勢顯著轉弱。MA5 與 MA20 出現明確死亡交叉,下行壓力上升。MA20、MA50、MA100 仍相對密集,顯示長期趨勢未徹底反轉;但若短期無法快速收復 MA20(116,000 美元以上),中期趨勢恐進一步惡化。
若價格續於 108,000–110,000 美元下方運行,均線可能加速發散,形成更強空頭結構;若後續重返 MA20 之上,則有望展開階段性反彈並修復技術面。
關鍵支撐與阻力
支撐:短線關鍵支撐位於 105,000、107,500 與 110,000 美元。10 月 11 日急跌觸及 105,000 美元後反彈,顯示買盤明顯。10 月 16 日靠近 110,000 美元止跌橫盤,顯示短線買盤干預。10 月 17 日回測 107,500 一線後企穩,顯示空方動能趨緩。若後續跌破 107,500,則下方 105,000 將成關鍵防守。
阻力:短線阻力主要在 113,500 美元,再上方為 116,000 美元。10 月 13 日與 14 日攻擊 116,000 區間連續受阻,顯示多頭動能不足。10 月 15 日反彈至 113,500 再度回落,形成階段頂。若能有效突破並站穩 113,500,則有望挑戰 116,000 並進一步修復中期趨勢。
綜合分析
近七日走勢為弱勢震盪下行,短線空方動能仍占上風。RSI 接近超賣,下行空間或有限,但反彈力度待觀察。均線全面蓋壓,MA5 與 MA20 的死叉確認短線偏空。價格在 107,500–110,000 美元區間震盪,市場進入技術性整理期。
建議維持審慎偏空思路。短線以低接小倉、反彈止盈為主。中線等待 RSI 修復與均線結構轉多的訊號。
市場情緒分析
截至 10 月 17 日,恐懼與貪婪指數報 28,屬恐懼區,總體情緒偏謹慎與悲觀,風險偏好明顯下降、短線信心受壓。
回顧一週(10 月 11 日至 10 月 17 日),日度讀值為 35、31、40、42、37、32,整體運行於 28–42 區間,情緒波動大,反映對價格變化的高度敏感。
週初(10 月 11 日)價格大挫,情緒迅速惡化,指數降至 31,短線進入恐懼區。週中(10 月 13–14 日)隨反彈,指數短暫回到 40 以上,情緒略有修復。週末前(10 月 17 日)價格再度回落、資金流入放緩,恐懼再主導,指數下探至近期低點 28。
整體看,情緒仍偏弱,恐懼主導交易。短期風險承受意願有限,資金傾向觀望或短線操作。歷史上,當恐懼指數持續低位,常意味情緒底部逐步接近,為中長線佈局提供潛在窗口;惟在宏觀政策與流動性未顯著改善前,區間震盪或續維持。
恐懼與貪婪指數資料圖片
總體背景
聯準會釋出鴿派訊號,就業放緩推升降息預期
10 月 14 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公開演說中表示,美國經濟正於增長、就業與通膨之間取得平衡,聯準會將採逐次會議的彈性決策路徑。鮑威爾強調,勞動市場出現低聘僱與低裁員趨勢,就業動能降溫,經濟可能進入溫和放緩。
由於美國政府停擺持續,官方就業與通膨數據無法如期發布,9 月 CPI 與其他關鍵指標延至 10 月 24 日,聯準會對形勢評估更多仰賴內部模型與民間數據。市場普遍解讀為偏鴿,強化年內再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受此影響,美債殖利率續跌,30 年期於 10 月 16 日一度觸及 4.60%,創 4 月以來新低,顯示對經濟放緩與寬鬆的押注升溫。
相關圖片
3. 雜湊率變化
雜湊率圖表
範圍與方法
圖表呈現網路雜湊率,縱軸刻度自每秒 800 EH 至 1.3 ZH,目前於區塊高度 919,471 顯示 1.240 ZH/s。以下敘述僅據圖像可辨之數據;提及峰谷或區間時,僅以示意對照刻度,未臆造未標示之點值。
重點結論
週末時雜湊率於區塊 919,471 收在 1.240 ZH/s。整週線型走出經典的衝擊與修復序列:初段偏軟,兩日強勁上行觸及週度刻度上緣附近;中段回撤至區間下半部;隨後再度上攻逼近上緣;最後在週末前重建並向上收尾。此型態契合礦工對價格波動與能源條件的反應,礦池重分配工作量之際,總體算力展現韌性,收於刻度上半區域。
階段一:早週輕微走軟
圖左側雜湊率自 1 ZH/s 刻線之上滑向中段。早週回落通常反映短暫的礦池內部再平衡、價格波動後的風險管理,以及區塊到達隨機性在短窗的影響。這並非結構性投降,而是營運審慎:波動升高時,部分營運商會降低超頻或暫停邊際站點,於週圖上呈現溫和下滑。
階段二:10 月 12 日前後的躍升
自 10 月 11 日末至 10 月 12 日急速攀升,在週度縱軸上緣附近形成明顯波峰。此躍升暗示前期閒置產能回歸、管理者恢復最佳時脈、費用相對改善,或短暫離線的產能重連。驅動力在於高效率場站的快速復位;當強勢礦池拉回穩定任務、且市場自震盪中常態化,雜湊率能迅速彈回。
階段三:中段回撤至區間下半
首個波峰後走勢回落至 10 月 13 日前後築底,雖未觸及 800 EH/s 下界,仍明顯回到區間中段。這與平日用電週期的細緻調度、以及礦池調整陳舊份額與分潤策略一致。驅動源自短期經濟性而非硬體退役:雜湊率會隨電價窗口、電網削峰要求與礦池分潤競爭而微調。
階段四:10 月 15 日附近的回升與再峰
10 月 14 日至 15 日再度加速上行,於上緣附近再印一個局部高點,證明前次回落偏戰術性。此番動能來自費用改善與受抑產能重返。許多礦工採動態電力合約,尖峰時減載、價格回落即拉回高稼動。能迅速回訪上緣凸顯網路健康族群資本充足、可維持高出力。
階段五:週末前的氣穴與收尾重建
第二波峰後,線條回落至中段,於 1.1 ZH/s 附近震盪,至 10 月 17 日明確轉上,以區塊 919,471 的 1.240 ZH/s 收尾。末段抬升表示礦工在中週暫歇後再度加碼,受惠於電價與費用窗口,以及常態的礦池平衡。以 1.2 ZH/s 區域收盤顯示本週衝擊已被吸收,總算力回到高位。
營運與經濟含意
彈性仍高。本週兩度逼近 1.3 ZH/s 刻度上緣,說明在當前收益條件下仍有相當比例艦隊具獲利性,且可在數小時內彈性調度。
短窗變化不等於結構轉折。可見低點仍在 1 ZH/s 刻線之上,收於 1.240 ZH/s 證實總產能於多年視角仍近高檔。
礦池與能源最佳化成為微觀主因。重複的波峰與波谷符合需求響應、離峰套利與跨礦池輪動以管理分潤與孤塊風險。
硬體汰舊換新在背景持續,能長時間維持上緣水準,意味新世代效率機型占比提升。
難度與安全性脈絡
雖圖未示難度值,但若高位雜湊率延續,後續難度有跟進上調的條件。較高難度使出塊更貼近 10 分鐘目標,提升攻擊成本。對市場參與者而言,以 1.240 ZH/s 收官屬安全性正向訊號,意味平均礦工參與強,結算保證提升、慢區塊風險下降。
與本週價格走勢的關聯
在價格波動的週份,礦工常呈現三段行為:初震時短暫降載以檢核邊際與電力;費用常態化後迅速恢復;尖峰電價窗口內戰術性減載、之後再重啟。若週末雜湊率收於區間上半,一般意味礦工端供給壓力未惡化,降低礦工被迫拋售的機率,有助價格於更廣泛條件穩定後恢復秩序性的發現。
下週觀察重點
若早週再現波動,是否仍能守住圖上 1 ZH/s 刻線。守住代表結構延續性。
日內波峰是否持續靠近 1.3 ZH/s 上緣。反覆測試上緣有利於後續較強的難度設定。
線條是否出現更長的水平段。通常代表艦隊稼動更穩、記憶池更平順,亦有助交易所點差收斂。若 1.240 ZH/s 的收盤強度延續至下一段,將暗示震後常態化完成,礦工驅動的供給壓力可望受控。
結語
本週在 800 EH/s 至 1.3 ZH/s 刻度內,雜湊率經歷多次回落與再起,最終於區塊 919,471 收在 1.240 ZH/s。序列顯示艦隊具韌性、彈性高且電力管理紀律良好。對交易與風控而言,強勢的雜湊率收盤是安全性與市場結構的利多:降低礦工壓力尾部風險、支持穩定結算,並為價格在宏觀與流動性因素穩定後提供更堅實的修復環境。接下來關鍵在於雜湊率是否持續壓向週度上緣,及其是否轉化為更緊的難度環境與更穩定的出塊間隔。
4. 挖礦收入
範圍與方法
本段分析兩組數據。其一為比特幣雜湊單價指數(USD/PH/秒,選 7D 視圖),縱軸網格標示 51.0、49.0、47.0 美元,時間軸自 10 月 10 日 02 PM 至 10 月 17 日 02 PM。其二為比特幣礦工每日收入序列(截圖上明確標示 2025/10/13 為 55.77 百萬美元)。所有具體數字僅取自圖表可見標示,未超出既有網格與註記推斷。
雜湊單價指數圖表
雜湊單價的階段結構
10 月 10 日 02 PM 之後的開盤真空:雜湊單價自 51.0 美元網格附近快速下彎,跌破 49.0,於 10 月 11 日前低於 47.0。此一開盤下挫反映在市場震盪後,挖礦經濟迅速重定價;當現貨轉弱且費用回落,雜湊單價分子立即下滑,而雜湊率與難度較慢調整,致每 PH 收益急壓,呈現自 51.0 滑至 47.0 以下的快跌。
首段於 47.0 與 49.0 之間的穩定:至 10 月 11 日,曲線多圍繞 47–49 區間震盪,未創新高,意味初步衝擊趨緩、礦工依新經濟條件調整時脈與礦池配置。驅動為費用保持穩定與在廣泛市場去槓桿後,雜湊率謹慎回歸,形成向 49.0 的反彈易衰、靠近 47.0 的回落有短撐之通道。
中段回升靠近 49.0 並短暫越線:約在 10 月 12 日至 10 月 14 日初,曲線自 47 美元中段磨高至 49.0 網格,並短暫略上。反映費用些微改善、賣壓初步消化後的情緒修復。這也符合震盪後一至兩天記憶池與區塊空間需求常態化的模式,縱使現貨未完全收復,雜湊單價仍得小幅順風。
二次下壓回到 47.0 下方:中段回升後,於 10 月 14–16 日間多次低於 47.0。主因在於高位雜湊率基礎對較低的費用與價格形成壓力;網路持續高算力、難度滯後設計不變,等量雜湊競逐較少收入,使每 PH 收益再度被擠壓。
週末前的反彈嘗試與偏軟收尾:10 月 16 日可見一波明顯上沖,將曲線推回 48 美元高段,隨後再度回落,於 10 月 17 日 02 PM 附近收在 47 美元區間。顯示費用高峰與短暫價格止穩可帶來階段緩解,但持續性不足。以收在 47 區間結束本週,代表雜湊單價較接近顯示範圍的下半部,而非週初的 51.0 高位。
礦工每日收入的階段結構
比特幣礦工每日收入圖表
震前回落與 10 月初低點:一個月視圖中,10 月初前後有連續降低的高點,並在 10 月 6 日前後形成可見的局部低點,反映先前價格偏弱與難度上調的累積效應,壓縮總美元收入。
10 月中回升並有明確數據點:序列自 10 月初低點回升,至 2025/10/13 顯示礦工每日總收入 55.77 百萬美元。這是截圖上唯一清楚標註的數值,證實在波動背景下,礦工仍有五千五百多萬美元的日收入。其驅動為價格、鏈上費用與當期難度的組合;其中費用對日內波動影響最大,而價格與難度決定結構趨勢。
中段附近的拉扯震盪:在 10 月 13 日附近,線條呈現若干上下波動,雖無明確標數,但視覺上仍屬震盪而非趨勢。這常見於價格波動、費用偶發飆升與難度尚未充分反映最新雜湊條件時。
兩張圖的合併解讀
雜湊單價衡量每單位雜湊的收入;礦工每日收入則為全網總收入。雜湊單價顯示週初自 51.0 降至 47.0 以下,之後多在 47–49 區間徘徊,代表單位算力報酬壓縮且未完全修復。每日總收入則於 10 月 13 日達 55.77 百萬美元,並在其附近震盪。兩者結論一致:即使單位獲利收斂,網路仍維持高參與度下的可觀總收入。前文提及收盤雜湊率在區塊 919,471 為 1.240 ZH/s;當雜湊率高企、而價格偏低時,雜湊單價自然走低;總收入則受費用與鏈上活動所驅動,呈波動。
對礦工行為的含意
當每 PH 收益自 51.0 附近降至 47.0 以下並收於 47 區間,使用較舊機型或高電價的礦工會被誘因驅動在尖峰時段降載、或尋找更便宜電力。向 49.0 的回沖顯示費用高峰與短暫價格止穩可暫修復報酬,但未能持續回 51.0,意味礦工維持最佳化而非擴張模式。對資本充裕者,策略是優先確保最高效率站點的稼動、精細化削峰計畫、延後非必要資本支出,直至雜湊單價回升或難度下調。對成本較高者,提升尖峰降載概率並更依賴對沖收入。
與價格與難度的連動
雜湊單價路徑符合一週內現貨轉弱且難以迅速回穩的環境。較低現貨會同步拉低區塊補貼與費用的美元價值,使雜湊單價幾近即時走弱。難度調整具滯後性,需較長期間的平均雜湊率回落或出塊變慢才會下調。由於本週雜湊率收於高位,短期基準為難度維持緊俏,除非現貨或費用改善,否則雜湊單價大概率維持在較低帶。
下週關鍵風險與支撐
若現貨企穩或反彈,雜湊單價可望直接朝 49.0 甚至 51.0 網格抬升,即便難度不變。若費用清淡且價格再探低,雜湊單價恐更多時間待在 47.0 下方,直到難度反應。就總量而言,只要區塊空間需求升高,礦工每日收入仍可能開出亮眼數值;即便價格偏弱,鏈上活動旺盛常推高此序列。相反地,若雜湊率續升,難度終將跟上,進一步壓抑雜湊單價與利潤,直至價格或費用出現正向衝擊。
總結
本週雜湊單價自 51.0 起步,跌破 49.0、低於 47.0,之後多數時間在 47–49 區間震盪,於 10 月 17 日 02 PM 收在 47 區間;每日總收入於 2025/10/13 顯示 55.77 百萬美元,並在月中震盪。組合訊號指出:礦工維持高參與與可觀總收入,但單位算力獲利收窄。除非現貨或費用回升,短期基準為雜湊單價持續在高 40 美元區間運行,遇費用高峰時出現日內尖刺。若價格持續回暖或未來難度放鬆,才有機會重返週初的 51.0 水準。
5. 政策與監管新聞
G20 監管機構警示全球加密規則仍有缺口
基礎監管事件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16 日(週四),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落實評估,警示各國在加密與穩定幣規則上仍支離破碎、標準不足,特別關注穩定幣框架不完整與跨境協調不足。對比特幣而言,這提高主要司法管轄區加速在槓桿、託管、揭露與跨境合作等面向趨同監理的機率,長期可降低監管不確定性溢價,但短期增加離岸場景的合規壓力。短期將見到各國時間表與監理聯盟的新聞雜訊,聚焦交易所牌照與穩定幣準備金;中期則有利機構採納,因更清晰的規則降低基金、退休金與企業透過現貨與 ETF 取得比特幣曝險的操作與聲譽風險。基準情境為兩速世界:美國、歐盟、英國與部分亞洲樞紐樹立更高準則;較慢市場承壓趨同,否則流動性與掛牌外移。
證券融資業界釋出更嚴格數據與回報要求的訊號
政策訊號於 2025 年 10 月中在 ISLA Americas 的新監管時代討論成形,證券融資參與者強調交易回報、透明度與數位基礎設施的要求升級。雖焦點非加密本身,但對比特幣具實質意涵,因傳統金融管線正與代幣化與數位抵押流程收斂。隨著主經紀商、託管與資產管理人升級報告與抵押系統以符合更嚴格的規範,與代幣化基金與數位資產的操作相容性提升,降低將比特幣作為抵押或透過合規包裝投資的摩擦。未來數季,預期託管與加密原生場域更高互通性、對審計等級鏈上數據的需求增加、以及偏好能提供監控與交易層級佐證的場域。
日本推動明文禁止加密內線交易並擴大監管權限
監管動向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週二),官方釋出訊號,將透過修法明確禁止加密內線交易,使執法更接近股票市場規範,並賦予證券取引等監視委員會調查、按不法利得處罰、以及移送刑事的權限。日本是主要法幣入口與亞洲風向球,明確禁內線有助降低操縱疑慮、支持強化監控與揭露優先的交易所牌照。短期價格影響有限,但交易所監控與吹哨機制的合規成本上升;中期隨市場完整性提高,本地流動性可更深。關注年末前工作小組時程與金融商品交易法修正草案範圍,將決定對上幣、質押公告與跨境場域活動的監理。
媒體報導比特大陸對與特朗普關聯礦商提供優待條件引發政治風險爭議
相關圖片
治理爭議點於 2025 年 10 月 15 日(週三)浮現,有報導指稱與 Eric Trump 相關的 American Bitcoin Corporation 從比特大陸取得不尋常的寬鬆設備與融資條件,包括允許以比特幣作為延遲付款的質押。對比特幣而言,核心含意是政策陰影而非協議風險;因為若被認定為中國供應商對第一家庭關聯企業提供優待,可能將採礦供應鏈納入更廣泛的國安審查。若美國收緊對依賴進口的採礦艦隊或外國科技供應商的審查,礦工資本成本上升、換機周期放慢,限制雜湊率成長並略降礦工結構性賣壓;若事件無後續,市場將視為政治雜訊。監測重點包括財政部或國會是否啟動調查,以及對資料中心與採礦相關的聯邦採購與能源指引是否變動。
日本監管機構擬正式禁止加密內線交易
同一政策脈絡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推進,日本證券監管機構擬建立框架,明令禁止加密內線交易並以證券市場規範對齊,包括與不法利得掛鉤的罰款與重大違規的刑事移送。直接效應為在 G7 大國中持續制度化市場行為規則,提升委託單品質、降低上幣與交易所公告事件驅動的操縱風險。未來一年,境內交易所料將強化揭露控管與預公告靜默期;全球場域若欲承接日本流動性,亦須證明監控標準。
迦納在人力未齊的情況下仍釋出即將落地的加密規範訊號
政策訊號來自 2025 年 10 月中,迦納官方稱數週內將推出加密監管框架,即便負責監理的單位仍未完全到位。這反映許多新興市場常見的政策意圖先於機構能力,在牌照、手冊與實地檢查能量落地前,交易所與支付業者面臨詮釋風險。短期難引入新機構資金;長期若對齊 FATF 旅行規則、託管隔離與資本標準,則匯款與美元通路用例可支持西非的合規比特幣管線。觀察重點為草案發布、諮詢期與對既有業者的過渡指引。
新加坡流入增加,受金管局訊號與全球波動導引的流動性轉向
在 10 月 10–11 日市場衝擊後數日,數據與交易台評論顯示,新加坡持牌交易所的淨流入提升,因全球交易者尋找穩定的法幣管線與可預期監理。對比特幣而言,較強的新加坡流入意味亞洲時段的深度增加與基差收斂,有助於去槓桿後的價格發現。未來一個月,平台將強調隔離託管、旅行規則合規與運維穩定作為差異點;全球基金考慮將新加坡作為亞洲策略的主要上車樞紐。若金管局持續務實,新加坡可在不犧牲反洗錢與消費者保障下,受惠於跨境監管套利。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提出資產管理中代幣化基金的路線圖
監理里程碑出現在 2025 年 10 月中,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說明代幣化基金如何在現行資產管理架構下運作,包括對託管、評價、股務代理與次級市場交易的期待。對比特幣而言,清晰的代幣化基金路線能把更多傳統資產拉上鏈,讓鏈上記錄常態化,縮短合規基金水電與加密抵押市場的距離。實務上,這可擴大機構對數位錢包與鏈上結算的熟悉度,進而促使多資產基金納入策略性比特幣部位。未來二至三季,留意英國境內的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試點,以及資管要求託管行開放比特幣作為抵押的合規資格。
歐洲銀行管理局警示 MiCA 過渡期漏洞與監理套利
監理警示發佈於 2025 年 10 月 13 日(週日),歐洲銀行管理局指出在 MiCA 完全生效前,部分依國家制度核准的加密公司可能利用過渡期在護照與監理不一致間套利。對比特幣而言,關鍵含意是更嚴格審視交易所與穩定幣發行人的註冊地,短期為跨境行銷與用戶導入帶來摩擦;中期若歐盟收斂治理與準備金標準,則可降低交易所倒閉尾部風險,支持銀行參與。需關注歐洲證券與市場管理局與歐洲銀行管理局的聯合監理期待聲明,以及對既有牌照下高風險業務的暫時限制。
美國證券主管機關領導層稱美國落後十年並將加密置於政策轉向核心
政策立場於 2025 年 10 月 16 日(週三)在 DC Fintech Week 定調,證券主管機關領導層稱美國在加密上落後十年,並以加速改革為當務之急,目標於年底前推出創新豁免規則草案。對比特幣而言,這意味從執法主導轉向計畫性框架,可能加速新品核准,同時維持投資人保護,降低現貨市場結構與託管的不確定性。短期將見產業對沙盒資格與護欄提出建議;中期若與商品期貨監管機構協調深化,將鼓勵美國的退休金與保險資金從被動 ETF 轉向直接或衍生性曝險。
人工智慧硬體政策可能推升礦機價格
政策驅動來自 10 月中討論的新一輪人工智慧規範,恐收緊高效能晶片與資料中心級設備之出口與合規,與比特幣採礦供應鏈重疊(共用零組件與物流)。若半導體投入受限與合規成本上升,新世代 ASIC 的全內含成本可能走高,放慢艦隊升級、溫和限制雜湊率成長。短期對價格中性略偏多(因擴張放緩、礦工賣壓減輕);中期可能導致製造更集中、交期更長、資本門檻更高。礦工可能延長折舊、強化對沖、深化與能源供應商合作以對沖設備通膨。
貨幣監理署核准 Erebor Bank 指向對加密相關銀行的較暖態度
相關圖片
銀行執照進展出現在 2025 年 10 月中,與 Peter Thiel 相關的 Erebor Bank 獲得貨幣監理署關鍵核准,顯示華府對服務數位資產客戶的銀行態度轉暖。對比特幣而言,銀行再進場意味獲得保險法幣管線、交易所與基金的財務管理更便利,降低過去加劇流動性壓力的權宜支付方案依賴。短期可望縮小美國時段點差、改善結算可靠度;中期或見比特幣擔保借貸、礦工回購式融資與透過銀行通路更廣的比特幣產品。觀察指標包含代理行協議、監管機構的風險指引,以及 Erebor 與同業的合規上線速度。
大型交易所母公司於崩跌後呼籲強化內部防火牆
市場結構呼籲出現在 10 月 10–11 日去槓桿事件後數日,一家美國大型交易所母公司公開倡議強化內部資訊隔離與利益衝突控管,並呼籲調查場域實務。對比特幣而言,焦點在於交易所治理與做市、上幣、衍生品等部門是否具足夠防火牆。若交易所發布升級版行為準則,並在監管背書下建立查核制度,投資人信心提升、更多合規做市商供給深度,有助於壓縮壓力時點差。未來數週關注各場域的事後檢討、任何國會聽證,以及監控、揭露與關聯交易的最佳實務。
瑞波執行長稱美國不會回到過去敵對的監管氣候
該政策觀點於 2025 年 10 月 15 日(週三)在 DC Fintech Week 發表,瑞波執行長表示美國不會回到前任監管領導下的敵對環境。對比特幣而言,重點不在法律定性,而是美國政策正朝向與歐洲與亞洲在揭露、結構與消保上的一致。短期改善美國企業與基金的情緒;未來數季,更多上市公司將重審財務庫存政策、更多銀行試點比特幣抵押服務,並延續兩黨規則制定興趣,承認比特幣的系統性足跡。
紐約市設立數位資產與區塊鏈技術辦公室
市政層級政策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週二)落地,市長簽署行政命令設立數位資產與區塊鏈技術辦公室,統籌城市層級倡議並提供政策與立法建議。對比特幣而言,美國最大城市的專責單位提高監管互動密度,降低本地金融科技招聘、沙盒試點與公私協作的阻力。短期影響偏聲譽層面;長期可轉化為採購試點(導入鏈上記錄)與更友善的銀行往來,並為州層級較嚴格的體制提供平衡訊號,顯示地方政府與聯邦對更可預期規則的趨同。
證券監管領導層重申創新豁免並將加密置於美國政策核心
互補訊號於 2025 年 10 月 16 日(週四)再次釋出,監管領導層重申將加密置於短期議程核心,並描述創新豁免工作。對比特幣而言,來自最高層的一再強調降低市場結構改善停滯的風險,提高現貨結算衍生品與鏈上基金權益獲得正式途徑的機率。短期預期業界團體提出客觀資格測試、安全運行期間與揭露模板;中期有助於降低比特幣基礎設施公司的資本成本,支持更深的期權與借貸市場。
動盪週內的全球監管動能匯總
全球快照於 2025 年 10 月 15 日(週三)成形,多方總結 MiCA 實施里程碑、美國新穩定幣法、以及亞洲與英國的一連串舉措。即便市場吸收 10 月 10–11 日的去槓桿事件,政策仍往更成文的框架前進。交易上,這種市場壓力與監管進展的並置意味消化期震盪;中期論述更強,因規則清晰吸引更合規的資本配置於現貨與衍生品。重點仍在旅行規則、穩定幣準備金查核與銀行友善的託管隔離,這些都將塑造比特幣市場的運行。
佛羅里達推進允許州基金配置比特幣
立法進展於 2025 年 10 月中釋出,佛羅里達州議員表示將允許部分州基金在受控風險與受託義務下投資比特幣。對比特幣而言,這是公共部門採納的里程碑,驗證其於多元化投組中與黃金等替代資產並列。短期更偏敘事影響;長期公共資金的資格框架可影響其他州與市政財務,並為確定給付計畫提供將比特幣視為抗通膨與非相關回報來源的途徑。關鍵變數為法規上限、託管安排與波動在風險預算模型中的處理。
印度 CoinDCX 與 Coinbase 法務長就美國策略交流以作為本地政策參考
政策互動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中,CoinDCX 聯合創辦人與 Coinbase 的法務長會面,討論美國監理策略並探討對印度政策的借鏡。此舉凸顯政策範式的跨市場擴散:託管隔離、市場監控與消費者揭露等模板可加速印度規則形成。短期價格影響有限;中期若能建立更可預期的印度牌照制度,將支持本地法幣上車與機構進入。留意與印度財政部與證券監管機構的後續協商,以及結合資本管制與反洗錢優先的白皮書提案。
6. 比特幣新聞
131 十億美元的加密市值蒸發令交易者擔憂持久傷害
市場事件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10 日(週五),關稅頭條引發快速拋售,在數小時內抹去約 131 十億美元的加密市值。此番急挫伴隨槓桿場域的連環強平、主要交易所點差擴大、以及現貨與衍生品短暫脫鉤,週末出現部分回復。對比特幣而言,短期提升對槓桿與交易所可靠性的風險溢價,資金費率波動與期現基差擴大,做市商重建庫存。結構性流向如 ETF 申購與礦工賣壓於修復期影響加大。若實現波動維持高檔、未平倉量低迷,強平完成後常見反身性底部,但宏觀頭條風險使區間維持寬幅。未來一至三週基準為震盪均值回歸;交易所穩定訊號與 ETF 淨流為趨勢觸發點。
美國起訴柬埔寨高管並扣押逾 14 十億美元比特幣,涉強迫勞動詐欺
執法事件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週二),檢方揭露起訴,指稱強迫勞動型網路詐欺並追溯所得至超過 14 十億美元的比特幣,且聲稱已完成扣押。規模與人權層面凸顯公鏈上大型犯罪資金的可溯性與跨境扣押機制的速度。短期若啟動政府處分計畫,通常分批進行以避免市場擾動,但拍賣新聞恐壓抑情緒。中期可見正面敘事:可見的執法能力支撐合規機構的乾淨資產觀點,同時對強隱私用例形成挑戰。關注保管安排、拍賣時程與受限地址條件,將影響釋出速度。
美國司法部對柬埔寨相關的愛情投資詐欺聯盟採取行動及其對比特幣的影響
同一核心事件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公告,當局描述產業化的愛情投資詐欺與其龐大比特幣資金流。對比特幣而言,訊號是去匿名化與攔截大型鏈上行動的能力提升,降低不法資金速度、提高合規場域的舒適度。若被扣押的 BTC 終將拍賣予機構,價格影響通常短暫,但排期新聞恐引發情緒性回落。更大的含意在監管面:亞洲平台的 KYC 要求將升級,跨國執法合作加深,提升大型交易所與託管的合規護城河,同時抬高灰色流動性的成本。
Roger Ver 與美國達成和解以了結稅務指控
法律進展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週二)公布,Roger Ver 達成協議,包含可觀金額與條件式處理,期滿可望撤訴。對比特幣而言,短期移除與早期採用時代相關的高聲量案件尾部風險;亦示範務實的執法姿態:針對行為而非資產本身。議題將被納入對離岸歷史行為與揭露實務的討論,但此走法支持稅務與申報爭議可透過常規途徑解決的敘事。未來一季焦點重返市場微結構與宏觀政策,對波動壓縮略為正面。
Metaplanet 市值跌破其比特幣庫存價值
估值拐點見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週二),該公司企業價值跌破其比特幣儲備價值,扭轉先前作為比特幣庫存代理的溢價。對比特幣而言,這是上市股權作為槓桿化 BTC 曝險的現場測試。當股價等於或低於幣值,經營槓桿與選擇權的敘事式微,部分投資人轉而偏好直接現貨或 ETF。若更多持幣公司股價折價,管理層或面臨變現庫存或回購壓力,帶來特異性供給事件;若比特幣穩住、股市風險偏好回歸,折價可迅速收斂。最可能結果是代理股表現分化,投資人獎勵能管理回撤與對沖週期性的資產負債表。
Tether 執行長稱比特幣與黃金將長於多數法幣
相關圖片
通訊事件橫跨 2025 年 10 月 12–15 日,公開評論稱比特幣與黃金將比多數法幣更長壽,並暗示將持續以利潤配置 BTC、擴展開源錢包工具。對比特幣而言,全球最大穩定幣發行人的背書重要,因 USDT 的深度是全球 BTC 流動性的關鍵管線。若部分利潤持續回補 BTC,能為去槓桿期提供背景買盤;風險在於市場管線集中於單一發行人,政策制定者將關注。短期能源錨定貨幣與代幣化美元的敘事並存,該發行人的庫存決策將放大週期波動。觀察重點為儲備證明、錢包工具發布與任何影響儲備配置與 BTC 購買的政策指引。
柬埔寨相關案件後,交易所與合規審查升溫
此發展同樣源自 2025 年 10 月 14 日的公告,但因其與大型網路詐欺及比特幣收益的關聯而擴大至更廣泛投資人圈。短期效果包含當新聞將詐欺與資產本身混同時,引發風險趨避部位;中期則因污染資金可識別並被沒收而提升正當性。東南亞資金上車的合規門檻將提高,場域更依賴鏈上分析供應商證明對手方乾淨,有助降低不法流速、轉向完整 KYC 管線。此背景支持 ETF 與機構流入,同時小幅壓抑離岸投機。
礦工於崩跌前後向幣安轉入超過 5 十億美元
鏈上大額流動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9–16 日,去槓桿事件後,數萬枚比特幣由礦工錢包轉至大型交易所。礦工淨入金常代表潛在賣壓或對沖需求,尤其在減半壓縮利潤後。若費用偏淡、雜湊單價下行、能源成本上升,礦工庫存充當緩衝器,可能成為增量供給來源。典型模式是幾天的高入金、現貨於近期低點堆積深度、之後隨礦工完成再平衡或展期對沖而常態化。請關注雜湊率、即將到來的難度調整與費用收入;費用走強可迅速減少現貨變現需求。
交易所於拋售期間當機後提出補償審查方案
平台回應於 2025 年 10 月 11 日(週六)出現,交易所承諾針對 10 月 10 日去槓桿期間的系統故障造成的損失進行審查與補償。對比特幣而言,交易所韌性是市場風險溢價的核心。因停機導致的滑價與無法即時風控,會驅動用戶遷移至吞吐量更強的平台,並提升對於在壓力期間表現穩定的鏈上協議的使用。未來一個月,預期更多場域發布事後檢討與吞吐基準;波動尖峰時做市商將擴大點差。若中心化交易所事故頻仍、而去中心化場域續創紀錄,部分流量或結構性轉向鏈,但資本效率與預言機風險仍須考量。
中本聰時代巨鯨 reportedly 建立 11 十億美元空頭頭寸於關稅頭條前
交易動態出現在 2025 年 10 月 10 日(週五)關稅消息前後,錢包歷史顯示一名成熟參與者於大型衍生品場域擴大空頭,並在價格觸近區域低點時獲巨額利潤。無論是否存在資訊優勢,此事凸顯地緣政治頭條與集中資金可在高槓桿市場加速日內波動。實務上,風控需把地緣事件納入日,場域亦須檢討監控以維護市場完整性。若未平倉恢復、流動性供應者定價更厚尾,隱含波動可於數週維持黏性,僅適合資本充裕、能承受跳空風險的期權策略。
貝萊德在 ETF 成功後釋出發展代幣化技術的訊號
前瞻企業訊號約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的財報溝通中釋出,管理層重申將開發代幣化基礎設,把更多實體資產乃至基金份額帶上鏈。對比特幣而言,意涵有二。其一,規模化代幣化把更多傳統資本市場搬上區塊鏈,提升機構對公鏈的熟悉與對數位結算與抵押的需求。其二,當最大資產管理人把代幣化視為次波浪潮,強化核心加密配置由 BTC 領銜的投資論述。未來二至四季,留意把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回購與抵押流動性與 ETF 相整合的概念驗證,這些水電工程能降低機構配置 BTC 的摩擦。
馬斯克以能源視角重新詮釋比特幣
通訊事件發生於 2025 年 10 月 14–15 日,馬斯克表示比特幣以能源為本,且能源難以偽造。此訊息意義在於重塑環境辯題,將工作量證明視為提供安全性的必要成本。高關注度人物的公開背書可短期提振散戶情緒與期權活躍,但持久影響仍取決於企業或基金是否以配置回應。接下來數週,觀察散戶搜尋熱度、ETF 淨流與政策制定者是否把能源市場與資料中心政策與數位資產基礎設施掛鉤,這個政策連結正成為比特幣長期採納的核心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