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号

23144

虚拟币

111

交易平台

64

钱包

¥7.3

USDT场外

61.9841%

BTC 占比

9Gwei

ETH Gas

资讯
行情
资讯 > 正文
现在卷学历和冒险进新行业,哪个更划算
ChainCatcher2025-04-01 10:14:09

凌晨三点的大学自习室里,小张盯着泛黄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眼皮不停打架。这是他备战考研的第七个月,但去年师兄师姐“硕士毕业月薪八千”的就业报告,让他背完每一个名词解释都想摔书。同一时刻,曼谷某共享办公空间里,19岁的泰国青年诺帕拉特正用Python抓取链上数据,他高中辍学,但靠着给DeFi协议写策略报告,月入3万泰铢——这相当于清迈大学副教授的工资。

这两个画面是我虚构的,但其中关于工资的数据是绝对真实的,这个我想大家深有感触。这恰好揭示了当下年轻人最纠结的命题:人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都要,该把青春押注在传统赛道的学历内卷,还是冒险投身新的、不稳定的行业?

 

一、学历通胀时代:卷学历≈买定期存款

 

十年前,985硕士文凭还能换来一线城市首付的谈判资格;如今,清北毕业生挤破头争抢月薪1.2万的街道办岗位。这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很简单:任何资产一旦供给过剩,边际收益必然递减。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硕博招生人数比2013年增长210%,但企业招聘硕士岗位仅增17%。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硕士起薪中位数6019元,仅比本科高24%,但投入时间多3年、金钱多10万 。更残酷的是隐性成本:为刷实习经历自费租房、为保研名额勾心斗角、为论文过关贿赂导师……这些成本从未被计入回报率。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是上层,经济越来越差, 失业的人一定越来越多,怎么办?我就鼓励青年延长上学的时间,这样不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还可以防止青年无所事事扰乱社会。而至于这些本应失业,现在却继续上学的青年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如何解决?那就是几年后的事情了,起码我已经大幅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对吗?

当“稳定”意味着忍受低薪、高压和晋升瓶颈时,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贫穷。2022年某985高校金融硕士班,35%的毕业生进入银行柜台——而五年前,这些岗位属于二本生。当公务员降薪裁员潮席卷多地,当教师编制竞争比例突破100:1,学历的“稳定收益”正在瓦解。

 

二、新行业不稳定,但存在拓荒者红利

 

对比之下,新行业像一个正在喷发金矿的原始丛林:混乱、危险,但确实充满机会。当我跟一些传统行业的老板普及,稳定币的无风险利息大约有10%,利用一些DeFi操作可以达到20%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 这肯定会盗走我的本金,我还是买3%年化的理财吧。

稍微有点加密知识的人都清楚,稳定币赚10%利息是没有任何亏损可能且极容易达成的,真正在圈内的人可能都未必看得上这一点利润。那这些老板连我们看来这些最基础的收益方式都不相信,是他们蠢吗?当然不是。人家也是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行业里靠着个人能力跨越阶级的人,他们不愿意参与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已经能在自己的领域赚取稳定可持续的利益,同时要极度求稳,所以没必要来新行业趟浑水。而这恰恰成了年轻人的机会。

真要在和这些已经证明过自己四五十岁的老狐狸在同一领域竞争,你赢不了。你必须找一个他们不敢进懒得进的、新兴的行业,成为新一代的他们。

所以新行业永远是年轻人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份具体的数据。

根据Cryptocurrency Jobs 2023报告,区块链开发者年薪中位数18万美元,是传统软件工程师的2.3倍;Coinbase、币安等头部交易所的合规岗位,普遍要求“3年经验 法律/金融背景”,开价25万美元 股权;即便是零基础转行者,掌握Solidity编程或链上数据分析后,起薪可达8万美元——超过多数985硕士毕业生的天花板。

这里可能是最后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领域。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高中辍学,华人交易员“神鱼”从煤矿工人转型为顶级矿池创始人,他的学历止步于大专。评判标准只有两个:能否理解代码背后的经济模型,能否用真金白银验证认知。

大部分行业的红利都集中在渗透率从10%到30%的爆发期。2000年互联网渗透率8%,早期从业者成就了阿里、腾讯;2010年移动互联网渗透率15%,造就了字节、美团;2024年加密货币用户数约5.6亿,全球渗透率6.8%,正处于爆发前夜。当你的父母还在问“比特币是不是骗局”时,贝莱德、富达等巨头早已大量布局——这像极了2005年白领嘲笑淘宝店主“不务正业”的场景。

 

三、警惕两种认知陷阱

 

第一种陷阱是“加密风险太高”。这是典型的存量思维谬误。2008年公务员和国企被视为“铁饭碗”,但如今降薪裁员潮下,其风险并不低于创业。我从国内知名向国企输送人才的院校毕业,这里面的事情可能了解得更多更直观一些,所以更有发言权。真正的风险不是波动性,而是错配——让擅长冒险的人追求稳定,让渴望安稳的人被迫赌博。

第二种陷阱是“等行业成熟再入场”。历史证明,所有行业的超额收益都在野蛮生长期。当加密货币出现在小学课本时,它的暴利时代早已结束——就像你无法在2024年靠开淘宝店复制马云的成功。

1992年,深圳建筑工地的水泥工日薪10元,同期的国企职工月薪200元。三十年后,前者可能仍是民工,后者早已下岗,但当年冒险渡海闯特区的草根,却有人成了万科股东。加密行业就是今天的“深圳特区”——混乱肮脏,但遍地黄金。你可以选择在自习室刷完1000道考研题,换一个月薪6000的编制岗位;也可以每天研究10份协议文档,在下一个牛市周期实现阶层穿越。这两条路没有对错,只取决于你相信什么:是存量社会的稳定幻觉,还是增量市场的混乱真实。